发布日期:2025-10-16 07:39:33 点击次数:
NBA非洲赛自2015年首次举办以来,始终被联盟视为连接篮球与非洲大陆的重要桥梁,通过这项赛事,NBA既能在潜力巨大的非洲市场扩大影响力,也能呼应众多非洲裔球星的寻根情结,德罗赞作为刚果后裔,曾多次公开表达对非洲血统的自豪感,2024年休赛期,他首次承诺参与非洲赛,并表示“希望用篮球激励更多非洲孩子”。
正因如此,他的临时退出显得尤为突兀,赛事主办方原计划以德罗赞为核心设计宣传主题,甚至安排了与他家乡金沙萨的青少年篮球营联动活动,随着德罗赞的缺席,这些企划被迫搁浅,现场球迷举着的“欢迎回家,德罗赞”标语成了一场无声的抗议。
尽管德罗赞团队未公开具体退赛原因,但多方消息指出,这与NBA近期密集的商业活动及新赛季备战计划直接相关,2025年恰逢NBA新版电视转播协议生效元年,联盟为最大化曝光率,在夏季安排了多项海外推广活动,包括亚洲行、欧洲训练营与非洲赛重叠,部分球星需在两周内辗转三大洲,体能和日程管理面临极限挑战。
更值得玩味的是,德罗赞的退出并非个例,过去五年,已有包括恩比德、西亚卡姆在内的多名球星临时取消非洲赛行程,理由多为“身体疲劳”或“家庭原因”,这类频繁的“爽约”引发质疑:NBA是否在过度消费球员的全球影响力,却未充分尊重其休赛期的恢复需求?
非洲当地球迷对德罗赞的缺席表现出强烈失望,约翰内斯堡的篮球爱好者基恩·莫洛伊在接受采访时坦言:“我们理解球员的辛苦,但联盟能否更早协调日程?每次最后一刻取消,感觉非洲赛只是可有可无的备选。”
部分体育评论员则为德罗赞辩护,ESPN分析师布莱恩·文霍斯特指出:“球员不是机器,德罗赞刚结束一个长达82场的赛季,又参与了三项慈善活动,若强行要求他飞行20小时参加表演赛,反而可能增加受伤风险。” 这种观点折射出当代职业体育的深层矛盾——在全球化扩张中,球星日益成为“超个体”,但其肉身仍受限于自然规律。
德罗赞事件再次凸显NBA国际赛事体系的脆弱性,联盟的海外赛安排仍以北美时区为核心参考,未能充分适配其他大洲的实际情况,非洲赛虽定于夏季,却与球员个人训练周期、商业合约履行期频繁撞车,若联盟希望真正巩固非洲市场,或需考虑更灵活的方案:
德罗赞的“爽约”虽令人遗憾,却也促使业界重新思考体育全球化的伦理边界,当NBA将赛事拓展至六大洲时,是否真正理解了“桥梁”的含义?或许,非洲赛的意义不应仅系于个别球星的亮相,而在于能否持续为当地篮球生态注入资源——比如建设更多训练中心,或推动非洲联赛的职业化进程。
正如前NBA球员、现非洲篮球大使迪肯贝·穆托姆博所言:“非洲需要的是扎根土壤的成长,而非昙花一现的明星表演。” 若联盟能借此机会重构国际赛事逻辑,2025年的这次“尴尬”或将成为迈向更可持续未来的转折点。
(完)